
10 月 26 日深夜,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的欢呼声里藏着细碎的骂声。那个拿着电锯竞选、扬言 “砍光福利” 的总统米莱,刚在中期选举里上演惊天逆转 —— 一个月前地方选举还输对手 13 个百分点,如今却以 41.5%对40.8% 的得票率险胜,连庇隆主义盘踞 70 年的 “铁票仓” 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都被拿下。
但围观群众心里门儿清:这场胜利的 “操盘手” 根本不是阿根廷人。
特朗普那句 “你输我就撤援助” 的直白威胁,配上 400 亿美元的 “现金大礼包”,把南美这个国家的选举变成了明码标价的生意。更扎心的是,普通阿根廷人连牛肉都快吃不起了,却要为这场 “美元堆出来的胜利” 买单。
要理解这场选举多反常,得先看看阿根廷人这两年过的日子。2023 年底米莱上台时,手里举着电锯模型喊 “砍福利救国家”,没人想到他来真的:
钱包缩水到想哭:比索汇率贬到 1 比 0.0047 人民币,退休教师索菲亚的养老金直接砍了 17.5%,“以前每周能买次水果,现在得算着硬币花”。86% 的人说入不敷出,贫困率一度飙到 53%,每两个阿根廷人就有一个挣扎在温饱线边缘。
餐桌降级太心酸:作为 “牛肉王国”,去年人均牛肉消费量跌到 47.4 公斤,创 22 年来最低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主妇玛丽亚说:“以前全家每周炖次牛排,现在只能买碎肉包饺子,还得看物价涨没涨”。
罢工潮席卷全国:砍补贴让公交费涨了 3 倍,运输司机集体停运,百万乘客堵在街头;医生抗议薪资暴跌,医院手术排期推迟两个月,学生们举着 “我们要教育” 的牌子占领广场,敲锅声比庆祝声还响亮。
9 月地方选举时,忍无可忍的选民用选票 “打脸” 米莱,他的政党得票率仅 34%。谁也没料到,一个月后剧情彻底反转 —— 美国的 “金元炮弹” 来了。
“这哪是援助,分明是买票钱。” 阿根廷《民族报》的评论戳破了真相。10 月 14 日,米莱飞赴美国见特朗普,对方连客套话都省了:“你赢了美国就帮,输了就别浪费时间”。话音刚落,200 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落地,紧接着又追加 200 亿金融支持,合计 400 亿的资金精准砸在选举前一周。
这笔钱成了救命稻草。当时阿根廷外汇储备快见底,国债风险指数飙到 “困境” 级别,没美元就得崩盘。美国这手 “以钱换票” 玩得直白,连米莱自己都在庆祝时说:“美国的帮助,不光阿根廷史上没有,全世界都少见”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投票数据:全国 24 个行政区赢了 16 个,众议院席位从 37 席冲到 101 席,参议院从 6 席涨到 20 席,刚好拿到能否决任何法案的三分之一票数。有网友调侃:“这哪是选举,分明是美国远程操控的‘席位采购’”。
这场逆袭里,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胜利最具戏剧性。这里是庇隆主义的 “龙兴之地”,从 1940 年代起就认准 “政府撒钱换选票” 的路数,米莱骂它是 “寄生虫政治”,却偏偏在这里以 41.5% 对 40.8% 的微弱优势赢了。
秘密藏在阿根廷人的 “恐庇症” 里。庇隆主义靠发福利笼络人心,却把国家拖进债务深渊 ——2001 年经济崩溃、货币大贬值的噩梦还刻在骨子里。米莱团队抓住这点猛打:“选对手就是回到破产老路”,硬是把对现状的不满,扭成了 “两害相权取其轻” 的选择。
但选民心里的纠结藏不住。这次投票率只有 68%,是 1983 年以来最低,1200 多万人直接放弃投票。按登记选民算,米莱的实际支持率只有 27.27%,网友锐评:“不是他赢了,是别人不想玩了”。
“今天拿的美元,明天要用资源抵。” 前总统克里斯蒂娜的警告戳中要害。美国从不是慈善家,400 亿援助早标好了价码:阿根廷得开放锂矿资源(全球第三大储量)、让美国企业垄断农产品出口,还要在南美地缘政治里跟美国站队。
这场景像极了历史重演。上世纪阿根廷靠外债搞建设,最后债务违约引发大萧条;2001 年又是因为过度依赖外援,货币体系崩盘,街头满是抢超市的人。如今米莱靠美国钱稳住局面,可 1.5 万家中小企业倒闭、60% 企业在裁员的烂摊子还在,一旦美国撤资,就是更大的崩盘。
最讽刺的是米莱的胜选演讲,他高唱《我是失落世界之王》,说 “阿根廷伟大时代开始了”。但台下有人举着牌子:“你的伟大,能换一块牛排吗?”
米莱的胜利,看似是自由市场的胜利,实则是依附政治的胜利。他赢了选举,但阿根廷输了什么?是主权的独立性,还是发展的自主权?
一个国家的未来,不该由外国金主说了算。真正的改革,应该建立在民众信任之上,而不是外部施舍之中。否则,今天的“大获全胜”,不过是明天更大危机的前奏。
当一个总统的感谢致辞,比竞选口号还响亮地指向外国时,这个国家的选举,还能算自己的选择吗?
启远网配资-场外配资-配资网站查询-股票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